为基地揭牌
开展座谈会
川剧开场
现场互动
参与体验川剧表演
开展普法宣讲
7月23日,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法院携手江津区白沙镇政府,在白沙古镇共同设立历史文化遗产司法保护基地。此次活动以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为起点,共唱历史文化保护“大戏”,倾力守护白沙这座千年古镇的文化根脉。市人大代表王刚、周雪林、彭蓉,江津区文化旅游委相关工作人员及相关人文历史专家应邀参加活动。
基地揭牌 奠定司法保护之“基”
活动中,江津法院党组成员张世军与白沙镇政法委员彭自富共同为基地揭牌。
基地选址于长江之滨的白沙古镇,这里拥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,是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。白沙镇现存古街古巷38条,拥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,市级非遗项目6个,包括千担岩汉墓群、唐代大圣寺遗址、明代川主庙、清代聚奎书院、全国最高吊脚楼,以及大量抗战文化遗址,具有极高的文化遗产司法保护价值。
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,参会人员针对如何保护白沙古镇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展开讨论。
江津法院党组成员张世军表示,江津法院将以基地为依托,充分发挥司法建议作用,探索依法发出“保护令”“禁止令”“修复令”等,从古树名木保护、古建筑保护等方面着手,统筹推进自然遗迹、人文遗迹与民俗文化的一体化保护,同时创新宣传形式,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法治理念,让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观念深入人心。
川剧普法 推动“以文化护文化”
在炎夏清晨的阳光下,江岸河沙呈银白光泽,映衬着古镇“白沙”之名的由来。望江楼上,老少齐聚
锣鼓一响,川剧开场。在白沙川剧协会的民间艺术爱好者的咿呀声中,观众们叫好声、掌声不断。
“长江滔滔古树摇,众人齐汇老街坝。白水鉴心聚沙成,众人携手护文化!”剧目结束,表演者用川剧唱出了本次川剧表演活动的主题。
江津法院环资庭干警受邀现场学唱川剧,在亲身体验川剧魅力的同时,携手唱响文化保护。现场的小朋友们也勇敢加入,稚拙而活泼的动作引起观众们善意的哄笑。更有大学生对川剧的扮相行头表示好奇,与表演者探讨交流了盔帽、靠旗等装扮的艺术作用。
“白沙有哪些历史文化遗产?”“吊角楼!”“码头文化!”“酿酒技术!”……
古镇凉亭旁,江津法院环资庭庭长姜玲向当地百姓开展普法宣讲。她以生动的案例,向大家普及故意损毁文物罪、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等法律规定,强调文物和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、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,每个人都应成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者和受益者。
蝉鸣声中,法治之音如同潺潺清泉,荡涤了在场每个骄傲的白沙人,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在这“一江碧水、千年白沙”的古镇传播开来。
能动履职 筑牢司法保护屏障
同日,重庆永川法院、江津法院与四川泸州合江法院、泸县法院共同签订了《泸永江古镇古村落集群一体化司法协作保护实施方案》,探索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方式。基地设立和本次宣传活动即是对该方案的具体落实。
江津法院历来重视文物和文化遗产司法保护,以能动履职理念贯穿审执工作,筑牢历史文化遗产的司法保护屏障。在审理“迈进酱油”破产案时,考虑其是中华老字号品牌,酿造技艺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,遂指导管理人接管资产、重整资源,改变销售模式,如期推进重整,让企业有望重获新生。执行市级文物“马家洋房”时,探索非国有文物处置程序,通过产权转让限制、赋予买受人修缮保养责任等方式,实现文物良性传承。
下一步,江津法院将继续依法妥善审理涉历史文化遗产案件,探索历史文化遗产与自然景观、人文环境的一体保护和系统治理,为巴山渝水历史文化根脉传承提供司法服务。
代表建言献策
王刚 市人大代表,江津区李市镇黄桷村党委书记、村委会主任
川剧表演与普法宣传的结合,不仅文化韵味浓厚,更令人耳目一新、印象深刻。通过以案说法的形式,生动有趣地传播了相关法律知识,具有很强的警示作用。希望法院在今后的工作中,不断丰富法治宣传形式和传播渠道,使法治宣传工作更加“有声有色”。
周雪林 市人大代表,益海嘉里(重庆)粮油有限公司品管部油脂QC副主任
“接地气”的川剧表演,让人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切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,有效提升了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。设立基地是一个良好的开端,希望江津法院充分发挥基地在法治教育和理念传播方面的作用,进一步强化文化遗产的法治保障。
彭蓉 市人大代表,重庆福城医院院长
本次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,同时也认识到基地设立的必要性。希望川渝两地法院能够继续深化司法协作,积极探索巴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方式,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,落实好历史文化遗产的司法保护。